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赏心
  全部文章
所有分类
元曲概说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6:25 |  浏览 (1478) | 
敦煌艺术

     当今在世界上引人注目的敦煌学,是以敦煌的壁画、塑像、经卷、文书为主要内容。尤其是精美的壁画,已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宝库。从艺术上考察,早期的壁画与它发展的中后期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早期的石窟艺术,制成于十六国到北周,洞窟比较简陋,壁画的内容是宣扬佛教教义,用连续画的形式,表现佛教故事。如描绘佛祖释迦牟尼行踪的称佛本生,描写普通人怎样成佛的因缘故事。前者大多表现释迦牟尼的前世萨埵太子舍身喂虎,以身贸鸽等场景,颂扬佛忍受苦难,自我牺牲的精神;后者则绘出现实生活的磨难,如《五百强盗成佛》连续表现五百名强盗是怎样打仗、被捕、挖眼、囚禁、求佛、吹药出家的过程。早期壁画在艺术上有三......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6:00 |  浏览 (2070) | 
五代两宋的山水花鸟人物画
    五代、两宋是中国山水、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多样。荆浩的《匡庐图》,以皴擦与渲染相互渗透的技巧,突出高耸的山岗,气势雄伟。董源的《潇湘图》则以浓淡、疏密相间的墨点,洋洋洒洒的雨点皴,铺陈出江南水乡风光。南宋四大山水画家,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首创大斧劈皴,使画面的山岩和光影有极强的质感,表现出新的审美情趣;马远的《水画》,满幅烟霞,浪花飞涌,其光影的动势在古代绘画史中殊属罕见;刘松年细腻、严谨的笔法,麦圭的简劲浓墨都以上乘的技法,留下传世之作。
 
    宋代画与唐代的绘画相比,宋代的绘画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描写非常精细,增强了艺术的生动性;二是重视人物的个性刻画,使形神......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4:18 |  浏览 (2125) | 
五代富贵派和野逸派
    五代的花鸟画在艺术上有黄筌父子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派,美术史上称誉为"黄家富贵,徐家野逸"。所谓"富贵"派多取材宫廷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绘以浓艳的重彩,富丽堂皇,适合皇家贵族的口味,在画院中占主导地位。"野逸"派,却以寻常的水鸟渊鱼,蔬菜茎苗作为主题,傅色清雅,表现出淡泊的田园风光。北宋的花鸟画家赵昌、易元吉等突破画院的宝贵气,崇尚自然、写生,所绘花鸟虫鱼,外形酷肖,力求传神,别具风格。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2:55 |  浏览 (2597) | 
先秦汉魏南北朝隋诗

       如果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原始社会)出现的原始诗歌算起,到现在为止,中华民族这个诗的天国走了将近5000年的漫长历程。其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前的诗歌创作习惯上称为先秦诗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按照音乐的性质和特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来自十五个地区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诗经》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字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音乐性和感染力。在句式上以四言句为主;在押韵上基本采用偶句押韵的方式。《诗经》以其进步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2:26 |  浏览 (2928) | 
明代的浙派和吴派
    明代的绘画历经三百年的发展,前后期可分为"浙派"和"吴派"两大派。明初,宫廷非常重视绘画,画院中以浙江钱塘的戴进声望最高,学戴者甚多,号称为浙派,基本上承袭南宋画院的遗风,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
 
(东篱赏菊图)
     明代中叶以后,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山水、花鸟画成就甚大,著名的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大家。他们都生活在江南水乡,能诗善画,风流放达,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吴派。沈周对古代绘画传说有深入研究,早期作品细腻,人称"细沈",晚年粗放,称为"粗沈",笔势豪迈浑厚,临摹的作品酷似原作,甚至比原作更高一筹。与沈周齐名的为其弟子文征明,是"吴派"的创始人,世人称之为能诗、......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1:32 |  浏览 (2410) | 
篆刻与篆书—大篆

大 篆

        大篆包括两种含义:广义包括金文和先秦刻石文字;狭义专指先秦时期的石刻文字书体,以《石鼓文》为其典型代表。这里所讲的大篆,是指狭义,在此主要讲石鼓文的特点。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除石鼓文以外,还有《秦诅楚文》等。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1:18 |  浏览 (4776) | 
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又叫做屈平,楚族贵族出身。楚国国王同姓的贵族有屈、昭、景三氏,屈系其中之一,因此史书上说他和楚王同姓——他们都姓芈(mi)。他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死于楚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活了六十一岁,当然各家说法也不一致。相传屈原是在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的,人民就在这一天纪念他,在江上划龙船,还向水里投粽子。划龙船的意义是要打捞他的尸首;投粽子的意义,是要把粽子当祭品给他吃。二千多年来这一天已成为民间节日,可见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屈原以身殉国

    屈原是当时贵族中一个进步分子,他有渊博的学问,有敢于执法的精神,又会外交辞令,......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0:31 |  浏览 (1790) | 
清代的四王与四僧
    "四王"指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在继承前人的技巧,运用干笔皴擦方面有所成就,但又承袭明末董其昌的画风,以临摹为学画的方法,以仿古画最似为标准,轻视写生和创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缺乏艺术个性,脱离生活,崇古守成,作品流于程式化,但由于受到宫廷的重视和保护,从学者颇多,有一定的声势。"四僧"指弘仁、髡残、朱耷和原济。由于他们都出家当和尚,故得"四僧"的称号。他们与受到官方支持的"四王"不同,是属于民间的在野派。在创作倾向上都崇尚自然、创新,反对泥古不化,所以作品往往成为画家真情实感的流露。朱耷又号八大山人,以花鸟画成就最高。石涛以山水画著名于世。《石涛画语录》强调艺术的独创......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0:08 |  浏览 (2391) | 
扬州八怪
    清中叶以后,以扬州为中心,在南中国兴起扬州画派,主要代表人有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万膺、罗聘等,他们都是一批落拓的士大夫和失意的小官员,对现实有愤懑之情,渺视权贵,傲岸不驯,号称扬州八怪。汪士慎以画梅花见长。黄慎的人物画最具特色。金农博学多才。李方膺的竹、石、菊、梅曲穷其妙。郑燮(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其题诗作画一如其人,率真、兀傲、淡泊、清逸,所绘兰、竹、石、荆棘等花草,多借物寓情,抒发胸臆。他们勇于突破成规,反对泥古,力主创新,自立门户的气概,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社会不平的嘲讽,在绘画史上辟出一股清新活泼的清流,对近代绘画有深远的影响。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18:57 |  浏览 (2083) | 
  8/15页  共 149 篇博文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