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简介 |
唐诗代表中国古典诗的黄金时代。其突出表现为:
一、数量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编定《全唐诗》,收诗48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了时代的考验。
二、作者广泛。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自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统计)。
三、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正如闻一多所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18:47 |
浏览 (5200) |
|
炒诗待客 |
古时有个读书人,家境贫寒,又爱面子,好在娶了个好妻子。一天,家中突然来了不速客,书生硬要留人家吃饭。妻子见家中只有几只鸭蛋、一把韭菜,急中生智,决定"炒诗待客"。第一道菜:"两个黄鹂鸣翠柳",盘子里一缕韭菜,上面两只蛋黄;第二道菜:"一行白鹭上青天",盘子里韭菜垫底,上面洒了一缕蛋白丝;第三道菜:"窗含西岭千秋雪",盘子里堆了几堆韭菜,上面洒了些碎花蛋白;第四道菜:"门泊东吴万里船",一碗清汤,上面漂着两只蛋壳。客人见此,深谙其意,幽默地说:"嫂夫人如此精心待客,胜过那满汉全席!"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16:57 |
浏览 (2287) |
|
近代的岭南派与上海派 |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激荡和交汇,在我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画派,并开始进行革新活动。
岭南画派 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广东地区的部分画家形成的新的国画派。他们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不满意画界的临摹、法古、守旧风,认为"中国画至今日,真不可不革命","艺术关系国魂,推陈出新",主张革新,创造新型的中国画。首先在题材上打破传统的格局,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如飞机、汽车、电线杆皆可入画,扩大了社会内容。强调写生,面向现实,吸收西洋的形理技术,充实以中国画的精神意境,兼采中西绘画之长,将文人画与人匠画熔于一炉,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所以又称"折衷派"。代表人物有号称岭南三杰的高剑父、高......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17:10 |
浏览 (2616) |
|
绘画论著 |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的绘画理论经亦逐渐发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所谓"画狗马难于鬼魅"的说法,强调写生的重要。以后历代都有画论出现,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绘画理论,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齐客论画 先秦的画论已无存,但在某些典籍也还载有片断的韵闻轶事。如齐君客谓画狗马难于鬼魅。《韩非子》:"客有为齐君画者,问之,画孰难,曰:狗马最难;孰易,曰: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观,故易。"其言写生画与想象画难易之别,甚为确切,实启后世论画之先声。
·画评 东晋顾恺之撰。另有《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共三篇,是中国较早......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13:36 |
浏览 (2426) |
|
篆刻与篆书—篆书 |
篆 书
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青铜器铭文)、战国简牍文字与秦代统一中国后创制的小篆。殷墟甲骨文与其同时的金文相比,由于刻写曲线不太方便,多数笔画尽力趋向平直,因而形成与这一时期的金文有所不同的风格。商代与西周前期古拙茂朴,不太规整,西周中期,铭文排列趋于整齐,显示了书写技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装饰化的倾向,战国时期的金文精致工巧,成为一种装饰手段。战国简牍、盟书所保存的墨迹显示了熟练的书写技巧。秦代的小篆,线条均匀,结构方正,仍然是战国装饰风格的延续,它与当时通行的手写体(早期隶书)距离很远,因此在秦代灭亡后影响甚微。从汉代至明代,篆书作品数量很少。清代由于考据学的盛行,人们......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19:20 |
浏览 (2367) |
|
书法介绍 |
·书法介绍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它以汉字特有的线条和书写规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笔法、章法和笔势,反映人们的气质、情趣和审美理想。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美化书写形成,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在传统文化中居有极为尊崇的地位,受到中国人民普遍的喜爱,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书法艺术的形成 从书写文字中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与汉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器皿上,有一些刻写的符号,与甲骨文近似,商代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汉字,在早期、中期、晚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反映出熟练的技巧和一定的审美追求,已具有书法艺术的基本要......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10:50 |
浏览 (2877) |
|
篆刻与篆书 |
篆刻与篆书
文字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之一。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使用到今的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就有一个独立的形体、音节和意义,因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汉字艺术形式--书法和篆刻。篆书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是篆刻艺术的基础。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09:54 |
浏览 (2951) |
|
字体与书体 |
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出现过多种字体,当不同的字体运用在书法艺术中时,便形成不同的书体。但是,有些书体只是加以一时的美化如鸟书、虫书等,真正在书法史上具有独立特征的书体有五种,即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这五种书体的演变是连续进行的,还无法在各种书体间划出绝对准确的时间界线,当两种书体交替时,总是出现兼有两者特征的字迹。此外,有些书体同时并存,如隶书与草书,行书与楷书,相互影响,所以书体的演化不是单线递进,而是在交叉渗透的影响中发展的。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08:54 |
浏览 (2452) |
|
篆刻与篆书—篆书的演变 |
篆书的演变
“篆书”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籀文和小篆;广义是指小篆及以前所有的古文字,即包括原始刻划符号、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春秋战国各国文字、古文和秦代小篆,以及诏版、权量、兵器、印符、瓦当、玺印、钱币文字,还有汉代及以后碑石上的篆额文字等等。"篆"就是圆转之意,这说明篆书的特点是圆润细腻和古朴浑厚。在篆书发展史上,秦小篆是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秦篆以前的篆书,因历史过程漫长而复杂,故形体种类名目繁多,风格各异虽然不易掌握,却是现代艺术创意的催化剂,为艺术的多样化给予广阔的启迪。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24:06 |
浏览 (2462) |
|
书法技法常识 |
书法是我国传统的汉字艺术,是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神意的艺术。按书写工具的不同,可分为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大类。按书体的不同,可分为篆、隶、楷、行、草四大类,其中又可分为许多种书风,如楷书中有颜、柳、欧、赵四种风格。通常所说的书法,是指毛笔书法。现将毛笔书法的技法常识简介如下。
一、书法的基本要求是: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它借助于汉字的形体,但不受文字内容所制约,以抒发情感、陶冶性灵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的三个要素: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掌握科学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 |
阅读全文>> |
2008-01-29 09:07:18 |
浏览 (2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