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赏心
  篆坊
所有分类
篆刻知识—印刀

印刀

印刀是篆刻的主要工具。根据不同质地的印材,需采用不同的印刀。通常有以下几种印刀:

一、刻石印刀
        历代印章,有刻、铸、凿、切、琢等制作方法。现在使用最多的是刻,而印材又多为石质,所以,刻石印刀成为篆刻的主要刀具。

         刻石印刀分平口、斜口和尖口三种。篆刻时主要用平口印刀,偶用斜口和尖口刻石印刀。刀口又有单头和双头之分,单头是指只有一头有刀口;双头是指两端均有刀口。双头印刀有的是一头为平口,另一头为斜口;有的是两头均为平口。刀杆有长短、粗细之分。粗重的刀杆宽度一般为8毫米左右,厚度为4.5毫米左右;轻薄的刀杆宽度一般为6-7毫米,厚度为3.5毫米左右。刀杆......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50:00 |  浏览 (6537) | 
篆刻知识—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

一、笔
        笔的种类很多,需根据用场选择。笔主要用于书篆、摹印、拓款三个方面,要选择不同性能的笔。一般每种用途都需备两支以上毛笔。

         1、书篆用笔:宜先大后小,选用羊毫大楷、中楷笔。

         2、摹印用笔:宜选用硬性的狼毫笔,或硬中带软的兼毫(狼毫与羊毫混合)笔。初学摹印时,宜用新笔,笔锋尖锐,便于钩勒。自己设计篆写印稿时,宜用旧笔,下笔线条较粗,容易表现线条效果

         3、拓款用笔:宜选蘸清水羊毫毛笔一支即可。
选笔要按"圆、齐、尖、健"四个标准识别。毛笔使用后要及时清洗,理顺锋毫后挂放。

二、墨
        墨有松烟......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45:50 |  浏览 (5087) | 
篆刻知识—印床、印规、印刷、印筋

印床、印规、印刷、印筋

一、印床
        印床是用来固定印章的夹具。可用金属或木料制成,可购买,也可自制。一般印章可用木印床,硬质金属等印材需用金属印床。现代篆刻艺术大多用石质印材,易于运力和着力,所以可以不用印床,手握印章直接契刻,这样比较灵活。

二、印规
        印规用作钤盖时框正印章位置。若第一次未钤清晰,可用印规帮助重复钤盖,有时可重复多次,直至印文色彩厚益鲜艳为止。印规一般为紫檀木、黄杨木、铝等材料制作而成,可以自制。

三、印刷
        印刷一般用小牙刷或小毛刷代替,无专门印刷。印刷用于在钤盖前刷净印面,以免钤出的印拓不清晰,或将印面赃物带入印泥,也用于刷去......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42:06 |  浏览 (6450) | 
篆刻知识—砂纸、小镜、棕刷、拓包

砂纸、小镜、棕刷、拓包

一、砂纸、磨石
        砂纸用于磨平印面和印形。根据需要选择砂纸的粗细,要求细磨时可用水砂纸,要求粗磨时可用木砂纸,市面有售。如需快速多量粗磨,可用砂轮磨石,边磨边用清水除石粉。磨印的方法有讲究:粗磨时可来回摩擦,但细磨时如果来回摩擦,则印面不平,因用力重心在印面前后两边,故印面中心会凸起。所以,细磨时只向一个方向摩擦,即向前方摩擦出去后,将印面提离磨石退回再向前磨去,如此重复进行,磨出的印面平整而光滑。磨印时印体与磨石成垂直角度,用力要均匀。

二、小镜
        小镜用于修改印文时照看印面,可得反字而见正字的效果。

三、棕刷
        棕刷是拓边......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57:55 |  浏览 (7568) | 
篆刻知识—瓷碟、橡皮、软布、钢锯、印盒

瓷碟、橡皮、软布、钢锯、印盒  

一、瓷碟
        瓷碟要用白色的。拓包蘸墨后,需在白瓷碟上扑打,使拓包墨包分布均匀。还可检验墨的干湿度和浓淡(深浅)度,便于调整适当后再行拓款。

二、橡皮
        橡皮要选择硬一些的。在钤印时,将橡皮垫于纸底,可将印拓盖得厚重清晰。

三、软布
        软布用于拭擦印章上的脏物和残留在印面上或侧边的印泥。

四、钢锯
        钢锯用于裁割印石,市面上出售的手持式钢锯即可。

五、印盒
        印盒盛装印章,起保护和装饰作用,便于长期保藏和随身携带。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34:01 |  浏览 (15176) | 
篆刻知识—用字法

用字法

        用字法又称字法,是篆刻文字的变化规律和艺术处理方法,主要指篆刻文字的选择方法。文字的选择包括书体的选择和文字内容选择。印文内容包括文字和肖形。文字有各种书体,篆刻艺术主要是篆体文字,偶尔使用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书体入印。

        选字入印,要注意文字的年代差别、风格差别和书体差别。年代差别是指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语言词句和书体。古代汉语词句和现代汉语词句有很大差别,各个时代都有当时比较流行的词句。

        选字入印的书体差别,是用字法的主要问题。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书体,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秦小篆、汉隶、魏碑、唐楷以及宋元行草。所以,同一方印中......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27:45 |  浏览 (6156) | 
篆刻知识—布局法

布局法

         布局,又叫谋篇,也称章法。在一方篆刻作品中,文字的组合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排列,而且有其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艺术构成,用以体现形式美。

        所谓章法,就是为了表现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特定的艺术形象的关系和位置,并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有机地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艺术作品的布局,文学上叫“谋篇”,篆刻上叫“分朱布白”。

        篆刻作品章法也有大章法和小章法之分,大、小不是指印章的大、小,而是指章法的层次。大章法包括小章法,小章法构成大章法,组成有机统一而和谐的艺术整体。在一方篆刻作品中,印石、印文的选择、是否制......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29:14 |  浏览 (6225) | 
篆刻知识—布局三十法(二)

布局三十法

十六、粗细法
        这也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字,笔画可以略细一些,笔画过少的字,笔画可以略粗一些,但差别不宜过大。这种构图可以增加印面起伏,富有节奏感。

十七、朱白法
        也称朱白相间法或阴阳相间法。这是处理印文笔画繁简的一种方法。有些印文笔画繁简悬殊过大,为了获得均衡匀的效果,将笔画繁的刻成白文,笔画简的刻成朱文。朱白相同的印文一般是对称的,或左朱右白,或上朱下白,或对角交叉朱白。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印面朱白均衡,造成一种和谐感。

十八、边界法
        这是对印面进行疏密、虚实对比和造成整体统一的处理方法。朱文印一般要加边框......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12:15 |  浏览 (4606) | 
篆刻知识—布局三十法(一)

布局三十法

        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

一、比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

阅读全文>>
2008-01-29 14:06:50 |  浏览 (5169) | 
篆刻知识— 用刀法(二)


 用刀法


三、基本刀法
      篆刻的刀法,有基本刀法和辅助刀法。基本刀法是冲刀法和切刀法,辅助刀法是帮助弥补冲切刀法的不足而使用的刀法,种类、名目较多。

1、冲刀法
     冲刀法的执刀方法可以用五指、三指、握拳式三种方法,其特点是刀刃在印石上以冲走运行的方式镌刻线条。在运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起刀、行刀和收刀的表现方法和要求。

①起刀:用刀角自右向左入石,刀柄与印面呈三十五度角状。角度太小,刀身会碰擦印面,手指易接触印框;角度太大,刀刃与印面垂直,也难以着石,运行不易。

②行刀:刻刀运行时,要控制好角入石的深度,运刀要保持运力平稳,不要太浅,太浅者刀迹浮滑,纤弱无力;太深会使刀角陷......

阅读全文>>
2008-01-29 13:47:06 |  浏览 (5424) | 
  1/4页  共 34 篇博文 1 2 3 4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