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赏心
  书画
所有分类
敦煌艺术

     当今在世界上引人注目的敦煌学,是以敦煌的壁画、塑像、经卷、文书为主要内容。尤其是精美的壁画,已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宝库。从艺术上考察,早期的壁画与它发展的中后期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早期的石窟艺术,制成于十六国到北周,洞窟比较简陋,壁画的内容是宣扬佛教教义,用连续画的形式,表现佛教故事。如描绘佛祖释迦牟尼行踪的称佛本生,描写普通人怎样成佛的因缘故事。前者大多表现释迦牟尼的前世萨埵太子舍身喂虎,以身贸鸽等场景,颂扬佛忍受苦难,自我牺牲的精神;后者则绘出现实生活的磨难,如《五百强盗成佛》连续表现五百名强盗是怎样打仗、被捕、挖眼、囚禁、求佛、吹药出家的过程。早期壁画在艺术上有三......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6:00 |  浏览 (2070) | 
五代两宋的山水花鸟人物画
    五代、两宋是中国山水、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多样。荆浩的《匡庐图》,以皴擦与渲染相互渗透的技巧,突出高耸的山岗,气势雄伟。董源的《潇湘图》则以浓淡、疏密相间的墨点,洋洋洒洒的雨点皴,铺陈出江南水乡风光。南宋四大山水画家,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首创大斧劈皴,使画面的山岩和光影有极强的质感,表现出新的审美情趣;马远的《水画》,满幅烟霞,浪花飞涌,其光影的动势在古代绘画史中殊属罕见;刘松年细腻、严谨的笔法,麦圭的简劲浓墨都以上乘的技法,留下传世之作。
 
    宋代画与唐代的绘画相比,宋代的绘画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描写非常精细,增强了艺术的生动性;二是重视人物的个性刻画,使形神......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4:18 |  浏览 (2125) | 
五代富贵派和野逸派
    五代的花鸟画在艺术上有黄筌父子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派,美术史上称誉为"黄家富贵,徐家野逸"。所谓"富贵"派多取材宫廷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绘以浓艳的重彩,富丽堂皇,适合皇家贵族的口味,在画院中占主导地位。"野逸"派,却以寻常的水鸟渊鱼,蔬菜茎苗作为主题,傅色清雅,表现出淡泊的田园风光。北宋的花鸟画家赵昌、易元吉等突破画院的宝贵气,崇尚自然、写生,所绘花鸟虫鱼,外形酷肖,力求传神,别具风格。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2:55 |  浏览 (2597) | 
明代的浙派和吴派
    明代的绘画历经三百年的发展,前后期可分为"浙派"和"吴派"两大派。明初,宫廷非常重视绘画,画院中以浙江钱塘的戴进声望最高,学戴者甚多,号称为浙派,基本上承袭南宋画院的遗风,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
 
(东篱赏菊图)
     明代中叶以后,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山水、花鸟画成就甚大,著名的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大家。他们都生活在江南水乡,能诗善画,风流放达,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吴派。沈周对古代绘画传说有深入研究,早期作品细腻,人称"细沈",晚年粗放,称为"粗沈",笔势豪迈浑厚,临摹的作品酷似原作,甚至比原作更高一筹。与沈周齐名的为其弟子文征明,是"吴派"的创始人,世人称之为能诗、......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1:32 |  浏览 (2410) | 
清代的四王与四僧
    "四王"指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在继承前人的技巧,运用干笔皴擦方面有所成就,但又承袭明末董其昌的画风,以临摹为学画的方法,以仿古画最似为标准,轻视写生和创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缺乏艺术个性,脱离生活,崇古守成,作品流于程式化,但由于受到宫廷的重视和保护,从学者颇多,有一定的声势。"四僧"指弘仁、髡残、朱耷和原济。由于他们都出家当和尚,故得"四僧"的称号。他们与受到官方支持的"四王"不同,是属于民间的在野派。在创作倾向上都崇尚自然、创新,反对泥古不化,所以作品往往成为画家真情实感的流露。朱耷又号八大山人,以花鸟画成就最高。石涛以山水画著名于世。《石涛画语录》强调艺术的独创......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20:08 |  浏览 (2391) | 
扬州八怪
    清中叶以后,以扬州为中心,在南中国兴起扬州画派,主要代表人有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万膺、罗聘等,他们都是一批落拓的士大夫和失意的小官员,对现实有愤懑之情,渺视权贵,傲岸不驯,号称扬州八怪。汪士慎以画梅花见长。黄慎的人物画最具特色。金农博学多才。李方膺的竹、石、菊、梅曲穷其妙。郑燮(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其题诗作画一如其人,率真、兀傲、淡泊、清逸,所绘兰、竹、石、荆棘等花草,多借物寓情,抒发胸臆。他们勇于突破成规,反对泥古,力主创新,自立门户的气概,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社会不平的嘲讽,在绘画史上辟出一股清新活泼的清流,对近代绘画有深远的影响。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18:57 |  浏览 (2083) | 
近代的岭南派与上海派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激荡和交汇,在我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画派,并开始进行革新活动。

    岭南画派 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广东地区的部分画家形成的新的国画派。他们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不满意画界的临摹、法古、守旧风,认为"中国画至今日,真不可不革命","艺术关系国魂,推陈出新",主张革新,创造新型的中国画。首先在题材上打破传统的格局,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如飞机、汽车、电线杆皆可入画,扩大了社会内容。强调写生,面向现实,吸收西洋的形理技术,充实以中国画的精神意境,兼采中西绘画之长,将文人画与人匠画熔于一炉,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所以又称"折衷派"。代表人物有号称岭南三杰的高剑父、高......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17:10 |  浏览 (2616) | 
绘画论著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的绘画理论经亦逐渐发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所谓"画狗马难于鬼魅"的说法,强调写生的重要。以后历代都有画论出现,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绘画理论,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齐客论画
    先秦的画论已无存,但在某些典籍也还载有片断的韵闻轶事。如齐君客谓画狗马难于鬼魅。《韩非子》:"客有为齐君画者,问之,画孰难,曰:狗马最难;孰易,曰: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观,故易。"其言写生画与想象画难易之别,甚为确切,实启后世论画之先声。

·画评
    东晋顾恺之撰。另有《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共三篇,是中国较早......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13:36 |  浏览 (2426) | 
书法介绍

·书法介绍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它以汉字特有的线条和书写规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笔法、章法和笔势,反映人们的气质、情趣和审美理想。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美化书写形成,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在传统文化中居有极为尊崇的地位,受到中国人民普遍的喜爱,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书法艺术的形成
    从书写文字中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与汉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器皿上,有一些刻写的符号,与甲骨文近似,商代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汉字,在早期、中期、晚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反映出熟练的技巧和一定的审美追求,已具有书法艺术的基本要......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10:50 |  浏览 (2877) | 
字体与书体
    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出现过多种字体,当不同的字体运用在书法艺术中时,便形成不同的书体。但是,有些书体只是加以一时的美化如鸟书、虫书等,真正在书法史上具有独立特征的书体有五种,即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这五种书体的演变是连续进行的,还无法在各种书体间划出绝对准确的时间界线,当两种书体交替时,总是出现兼有两者特征的字迹。此外,有些书体同时并存,如隶书与草书,行书与楷书,相互影响,所以书体的演化不是单线递进,而是在交叉渗透的影响中发展的。
阅读全文>>
2008-01-29 09:08:54 |  浏览 (2452) | 
  3/6页  共 53 篇博文 1 2 3 4 5 6   跳至